串口屏电磁兼容性(EMC)2025版测试项解读

串口屏电磁兼容性(EMC)2025版测试项解读
2025-04-30
产品新闻
浏览量
串口屏电磁兼容性(EMC)2025版测试项解读

一、新规背景与核心调整

2025年4月,欧盟正式实施新版电磁兼容性(EMC)标准EN 55032:2025,重点针对无线共模干扰(Common Mode Disturbance)的限值要求进行了重大修订。此次调整旨在应对5G通信、工业物联网(IIoT)等高频场景下设备干扰风险的升级,尤其对串口屏类人机交互设备的EMC设计提出了更高挑战。

核心变化点

  1. 频段扩展:新增对6GHz以上频段的共模干扰监测,覆盖5G NR和Wi-Fi 6E应用场景。

  2. 限值收紧:在1GHz-6GHz范围内,传导干扰限值下调3dB,辐射干扰限值加严20%。

  3. 测试方法更新:引入动态负载模拟,要求串口屏在满负荷数据传输时仍满足限值。


二、串口屏设计中的共模干扰痛点

串口屏作为工业控制、医疗设备的核心交互组件,其PCB布局、线缆走线及电源模块极易成为共模干扰源。典型案例包括:


三、整改案例解析:某工业串口屏EMC优化方案

背景:某厂商10.1英寸工业串口屏在EN 55032:2025预测试中,6.2GHz频点辐射超标8dB,导致CE认证受阻。

问题定位

整改措施

  1. PCB优化

    • 在LVDS差分对两侧添加共模扼流圈(CMC),抑制高频共模电流。

    • 重新设计电源层分割,缩短数字地与模拟地的回流路径。

  2. 屏蔽结构改进

    • 在显示屏背光模块与金属框架间增加导电泡棉,减少缝隙泄漏。

    • 采用三端接地法连接屏蔽罩与主接地平面。

  3. 软件滤波

    • 通过固件升级,调整主控芯片的时钟展频(Spread Spectrum)参数,分散谐波能量。

结果:整改后测试数据全面达标,辐射值降低12dB,顺利通过CE认证。


四、行业应对建议

为应对新规,企业需从设计端测试端文档端三方面布局:


EN 55032:2025的实施标志着欧盟对电子设备电磁环境的管控进入新阶段。对于串口屏厂商而言,唯有将EMC设计前置化、模块化,才能在合规与成本间取得平衡,抢占工业4.0时代的市场先机。